国货VS两乐,“第二次汽水大战”来了,本土品牌能抢回多少份额?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本土汽水的“黄金时代”值得期待。 最近上海疫情形势严峻,一度物资供应“捉襟见肘”,很多居民开启了“以物换物”的流通方式,尤其可口可乐成为“换万物”的硬通货并且登上热搜,不仅令人心生慨叹:汽水自由已经深入国民内心,而外资品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已经强到人们习惯了几十年的“汽水垄断”。
一、“比你强的人还比你努力”
在中国的汽水市场,两乐占据了超过90%份额,其中可口可乐独占六成牢牢占据品类霸主的位置。
用一组直观的数据来佐证可口可乐有多“能打”:据中国内地两个装瓶商分别披露的数据,太古可口可乐仅汽水品类的销售额,2018年约为154亿港元,2019年约为168亿港元,2020年约为178亿港元,2021年约为203亿港元,增幅高达14%;中粮可口可乐2018年~2021年汽水品类销售额分别为126亿元、128亿元、133亿元、151亿元。按照2021年度平均汇率(1港币=0.83004元人民币)计算,2021年可口可乐汽水产品在中国市场“收割”了约319亿元。
此外,和康师傅达成深度合作的百事可乐年销售规模也稳定在百亿以上。从某种意义来说,两乐对于国民日常饮食的影响和渗透已经根深蒂固,而且面对日新月异的消费环境变化还在不断调整进化,不见“耍大牌”的傲气——看到饮用习惯变化的趋势,可口可乐就推出小规格的迷你装产品,其中迷你易拉罐气泡产品销量较2019年增长100%以上;看到控糖需求成风,可口可乐就加速开发和推广低糖/无糖产品,2020年平均每100ml饮料含糖量为6.8g,相比2018年减少2.9%,全年低糖和无糖饮料的销量占比达到25%,其中零度可口可乐销量增长了60%。(数据来源:《太古可口可乐202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二、第一次汽水大战,本土势力几近“团灭”
20世纪80年代前后,由于工业化水平、口味偏好差异等等原因,“一瓶汽水一座城”盛行国内,本土汽水曾有过百花齐放,相映成辉的局面,这些老汽水火遍大街小巷,成了整整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和城市标签。
坐落重庆、成立于1981的天府可乐,鼎盛时期在全国建有108家联营厂,年销量高达20多万吨,利税超过7000万,一度占据75%的市场份额;起家于西安的冰峰,早在1953年就面市,1984年就创造了全年销量破千万的业绩......在熙熙攘攘的本土汽水大潮中,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汽水、北京北冰洋、山东崂山可乐、武汉二厂、上海正广和、沈阳八王寺和天津山海关更是组成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八大汽水厂”。
改革开放之后,这段平静和谐的“甜蜜期”宣告结束,1979年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1981年百事可乐在深圳设立第一家灌装厂,“垂涎”本土汽水渠道的两乐开始“狼吞虎咽”,第一次汽水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可口可乐在北京第一个生产车间的资料图片
食业头条根据时间线划分进行简要回顾。
“两乐水淹七军”
有资料显示,八大汽水厂在1983年的销量占据全国总销量的42%。90年代两乐在中国强势扩张,而本土汽水也看重了两乐的技术,因此不是选择卖身给可口可乐,就是卖身给百事可乐,“两乐水淹七军”的故事就发生于此:两家国际巨头吃掉了八家老国有碳酸饮料厂家中的七家。它们中的大多数在与两家可乐巨头合资后被迫停止了自有品牌的生产,独立活下来的老汽水生存空间也被大大压缩。
诸如合资之后的天府可乐生产量逐年缩减,直至亏损停产,崂山可乐于1997年停产,武汉二厂汽水2000年停产,北冰洋、亚洲汽水一度被雪藏,八王寺商标被封存,八大汽水厂集体陷入“沉默”......第一次汽水大战的第一阶段,两乐取得压倒性胜利。
“两个巨人,三个少年”
1998年,以娃哈哈非常可乐、汾煌可乐为代表的本土势力迅速崛起,第一次汽水大战的第二阶段开启。娃哈哈非常可乐凭借“农村包围城市”一路披荆斩棘,从1998年的非常系列的38万吨销量一路冲到2001年的62万吨,约占全国碳酸饮料市场12%的份额,一度与百事可乐持平;汾煌可乐则用广告攻势狂占全国饮料市场的8%的份额,在鼎盛时期挤进品类四强,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以及老牌劲旅健力宝并称为“两个巨人,三个少年”。
然而好景不长,受到两乐拓展农村市场冲击的娃哈哈非常可乐停止了高速成长,不得不退守一方,只在部分地区进行销售;因营销失误资金流断裂的汾煌可乐“昙花一现”,也很快消失在消费者的视野,本土汽水再次败下阵来。
2005年以后,中国汽水江湖的绝对主导权被两乐把控,格局落定。
部分老汽水品牌一览表,食业头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三、集结!第二次汽水大战“一触即发”

四、第二次汽水大战,竞争点是什么?


五、结语
山海关销售公司董事长林咸应则充满了信心:“从局面上来说很像历史重演,但这次的结局会不一样,因为本土汽水在产品打磨的能力、品牌塑造的能力、本土消费者研究的能力等方面已经今非昔比,并且还有爱国情怀高涨、国民消费大幅提升的大环境,我相信在未来10年内,本土汽水会诞生两三个可以让两乐感觉到压力的头部品牌,也不会再出现主力全军覆没的情况!”正广和汽水品牌运营负责人黄竞进进一步表示,“熬过将近二十年的蛰伏,我们等来了一个无论是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还是对文化的自信,以及产业链、产出端实力积累都攀上高点的时刻,我们必将面临一场新的汽水大战。这不止是和两乐的竞争交峰,国产老汽水的重整山河,年轻品牌的频频亮相,这将是所有饮料品牌的大战!”